原标题:海南: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
(相关资料图)
当美丽山水与公路相遇,绿水青山该如何得到保护?
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儋州段施工时,为了给一棵百年古树让路,项目调整施工方案,多花了50多万元,将原来的直路改为从树两侧绕行。
俯瞰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。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遵循生态保护原则,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。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
当生态与生活相遇,绿水青山该如何“变现”?
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,在“两山”理念指引下,变“美丽资源”为“美丽经济”,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。王下乡村民的人均收入已从2017年的不足5500元,上升到了2022年的22400元。
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,游客体验黎陶制作乐趣,领略原生态山水与黎族文化之美。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
不久前,产自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茶园的薄沙牌“白沙绿茶”,成为海南首个具有碳标签的茶叶。有了碳标签,消费者可清楚了解茶叶生产过程的绿色清洁程度。由此带来的茶产品溢价,不仅助力农民增收致富,还能促进绿色产业链发展。
俯瞰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。该村系海南首个生态搬迁村庄。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
“村里出了名,游客们多了,茶叶也好卖了。”王柏和生活在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,这里的乡亲自称“公园人”。如今,“茶叶饭”“旅游饭”“生态价”这些新词汇日渐融入他们的生活,笑容也时常挂在脸上。
乡亲们的笑脸,是绿水青山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印证。
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,护林员进山巡护。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,每个护林员承担着约4000亩面积的巡护任务。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
当前,海南正积极探索“两山”转化工作,通过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用化,解决“绿水青山”可量化问题;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机制,破解“绿水青山”可交易问题;创新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破解“绿水青山”可转化问题。
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,游客探秘热带雨林景观。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
纵观全省,一批批实践落地开花: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连续两年开展GEP核算,成为首个完成GEP核算的国家公园;万宁小海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,完成首单蓝碳交易,助力消博会首次实现碳中和;“热带雨林+”赋能中部山区绿色发展……
在万宁小海周家庄村段附近水域,党员干部清理红树林中的水浮莲。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
青山不老,绿水长流。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,我们邀您共同聆听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”的海南故事。
白沙黎族自治县原生态茶园小镇,茶农在采摘茶叶。据了解,产自该茶园的薄沙牌“白沙绿茶”,成为海南首个具有碳标签的茶叶。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
有着“鸟中大熊猫”之称的黑脸琵鹭飞抵儋州湾。近年来,当地加强对湿地和鸟类的保护,湿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。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
三亚蜈支洲岛附近海域开展海底珊瑚保育志愿活动,图为志愿者在海底种下珊瑚苗。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
(文/周晓梦)(周晓梦)
标签: